汉字星球
  • «
  • 1
  • 2
  • ...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
  • 246
  • 247
  • »

虚

  • 汉字id: 1232
  • 单词: 虚
  • 拼音: xu
  • 拼音首字母: X
  • 音调: xū
  • 繁体: 虚
  • 部首: 虍
  • 关卡: 52
  • 子关卡: 2
  • 解释: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说文》 河出昆仑虚。--《尔雅》 虚邑。--《易·升》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诗·傭风·定之方中》 以游逍遥之虚。--《庄子·天运》 又如虚莽(墟丘和草莽) 住所;处所 郑国,今河南之新郑,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虚也。--《汉书》 通墟”。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汉书·贾谊传》 无由不通,无虚不败。--《逸周书·文 虚xū ①空无所有。与"實"相对。 ②罄尽;耗费。 ③洞孔;空隙。引申指薄弱环节。 ④ 空闲;间断。 ⑤空出;空着。 ⑥疏松,不坚实或不结实。 ⑦稀少。 ⑧虚弱。 ⑨心慌,不踏实。 ⑩谦虚。 ⑾虚假,不真实。 ⑿指空话或诓骗。 ⒀空际,天空。 ⒁引申为凌空。 ⒂指抽象的理论。 ⒃含酒漱洗口腔。如"虚口"。 ⒄副词。凭空,毫无根据。 ⒅副词。徒然。不起作用。 ⒆副词。预先。 ⒇通"舒"。缓慢;从容。如"虚邪"﹑"虚徐"。21道教语。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22指爻位。23古代占卜推算日辰用的术语。如"孤虚"。24星宿名。北方玄武 七宿之一,居中间。古人据其运行的情况,以考正仲秋的节气。 虚xū"墟"的古字。 ①山丘。 ②住所;处所。 ③废墟;荒地。 ④指使之成废墟。 ⑤野市,乡村集市。 虚xū ⒈空,跟"实"相对空~。乘~而入。~席以待。 ⒉徒然,白白的不~此行。不愿~生一番。 ⒊不真实,不实际~伪。~名。~荣。~构。~假。~无缥缈。 ⒋亏,弱体~。血~。太~。 ⒌谦逊,不自满~心。谦~。~怀若谷。 ⒍胆怯心~。胆~。 ⒎指思想政治、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先务~。以~带实。 ⒏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⒐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嘴

  • 汉字id: 1233
  • 单词: 嘴
  • 拼音: zui
  • 拼音首字母: Z
  • 音调: zuǐ
  • 繁体: 嘴
  • 部首: 口
  • 关卡: 52
  • 子关卡: 3
  • 解释: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集韵》 鸟嘴 (二郎)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西游记》 中古时期,嘴引申指人或动物的口腔器官 有一鱼,可长丈余,粗细大于臂…嘴尖,状如鲟鱼。--唐·王度《古镜记》 他嘴头子又来得,左话右转,右话左转,翻蛆搭舌头的侪是他说话分。--《何典》 又如嘴片子(嘴皮子。嘴唇);嘴瓜(嘴部附近的 嘴zuǐ"嘴"俗作"咀"。  ⒈口含在~里。 ⒉说话不要光动~不做事。 ⒊形状或作用像~的山~▲~子。烟~儿。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恼

  • 汉字id: 1234
  • 单词: 恼
  • 拼音: nao
  • 拼音首字母: N
  • 音调: nǎo
  • 繁体: 恼
  • 部首: 忄
  • 关卡: 52
  • 子关卡: 3
  • 解释: 恼 (形声。从心,惱声。本义恼恨;生气;发怒) 同本义 任汝恼弟示,任汝恼姨舅。--唐·卢仝《寄男抱孙》 他呆子着了恼的人,张开嘴…被行者轻轻的提将出来。--《西游记》 又如恼聒(烦恼,恼恨);恼懆(烦恼忧愁);恼燥,恼躁(烦恼不安);恼悔(悔恨);恼闷(懊恼烦闷);恼烦(烦恼);恼懊(懊恼) 懊恼;烦闷 将终,无曾痛恼,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陈书·姚察传》 又如恼恨恨(恼恨貌。愤怒怨恨);恼害(犹恼恨);恼忿忿(气呼呼,气冲冲);恼巴巴(气恼,恼怒);恼犯(触犯;激怒);恼燥(恼火);恼骂( 恼(惱)nǎo ⒈忿恨,发怒可~。~羞成怒。 ⒉忧愁,烦闷苦~。烦~。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怒

  • 汉字id: 1235
  • 单词: 怒
  • 拼音: nu
  • 拼音首字母: N
  • 音调: nù
  • 繁体: 怒
  • 部首: 心
  • 关卡: 52
  • 子关卡: 3
  • 解释: 怒〈动〉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干宝《搜神记》 又 瞋目大怒。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噆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 喧哗) 谴责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怒nù ⒈生气,气愤~责。大~。愤~。忿~。~不可遏。 ⒉气势强盛~吼。~潮。鲜花~放。 ⒊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吵

  • 汉字id: 1236
  • 单词: 吵
  • 拼音: chao
  • 拼音首字母: C
  • 音调: chǎo
  • 繁体: 吵
  • 部首: 口
  • 关卡: 52
  • 子关卡: 3
  • 解释: 吵--古人名用字。 吵吵 一个一个说,别吵吵 吵 (形声。从口,少声。本义叫嚷) 同本义 吵嘴,吵仗 吵闹 吵 声音嘈杂扰人 吵包子 吵吵闹闹 没有借口就这样吵吵闹闹 吵 chāo又见chǎo。 【吵吵】吵闹。 吵 chǎo ①声音杂乱扰人他把我~醒了。 ②争吵~架。又见chāo。 吵chǎo ⒈口角,斗嘴~架。莫~嘴。莫为点小事争~嘛。你们不要~了嘛。 ⒉声音杂乱搅扰人~得太烦人。把人都~醒了。 吵chāo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感

  • 汉字id: 1237
  • 单词: 感
  • 拼音: gan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ǎn
  • 繁体: 感
  • 部首: 心
  • 关卡: 52
  • 子关卡: 4
  • 解释: 感〈动〉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 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感应,影响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 感gǎn ⒈觉得~到头痛。 ⒉外界事物在意识、情绪上引起的反映~触。~概。~动。~化。读后~。 ⒊心情,情绪~情。情~。自信~。百~交集。 ⒋染上,遭受偶~风寒。 ⒌〈表〉谢意~谢。~恩。 ⒍ ①外界事物作用于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直接反应我有点冷的~觉。 ②觉得我~觉很幸福。 ⒎ ①指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又称"普通感冒"。 ②流行性感冒(流感),因感染病毒引起。 ⒏ 感hàn 1.通"撼"。摇动。 2.通"憾"。怨恨;遗憾。 3.见"感忽"。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荒

  • 汉字id: 1238
  • 单词: 荒
  • 拼音: huang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uānɡ
  • 繁体: 荒
  • 部首: 艹
  • 关卡: 52
  • 子关卡: 4
  • 解释: 荒 (形声。从乷,巟声。本义荒芜) 同本义 荒,芜也,一曰草荒地也。--《说文》 我居圉卒荒。--《诗·大雅·召》 野荒民散则削之。--《周礼·大司马》 地广大荒而不治。--《礼记·曲礼》 三径就荒。--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开荒南野际。 极于荒残。--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几处荒坟。-- 又如荒陂(荒芜的坡地);荒梗(土地荒废,道路阻隔);荒楚(杂草树木蔓生的地方);荒白(荒芜);;荒居(荒凉的住处。常用作对自己住处的谦称);荒陋(荒凉简陋);荒城(荒凉的古 城) 荒huāng ⒈庄稼收成不好~年。灾~。备~。〈引〉某种物资严重缺乏水~。粮~。 ⒉野草漫生的或没有人耕种的~芜之地。开~山。垦~地。〈引〉 ①偏僻,荒凉~野。~原。 ②废弃莫~废学业。 ⒊不合情理,错误的~诞不经。~谬绝伦。 ⒋ ①浮夸他的话太~唐。 ②放荡他的所作所为太~唐。 ⒌ ⒍ 荒huǎng 1.凝;不真切。参见"荒忽"。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捧

  • 汉字id: 1239
  • 单词: 捧
  • 拼音: peng
  • 拼音首字母: P
  • 音调: pěnɡ
  • 繁体: 捧
  • 部首: 扌
  • 关卡: 52
  • 子关卡: 4
  • 解释: 捧〈动〉 (形声。从手,奉声。本义两手承托。古多作奉”) 同本义 捧,两手承也。--《广韵》 捧馈而哭。--《穆天子传》。注捧,两手持也。” 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后汉书·朱浮传》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两手捧头及剑奉之。--晋·干宝《搜神记》 又如捧戴(托举;扶拥);捧脚(捧承他人的脚。形容随从众多);捧檄(接受诏书为官就任);捧头鼠窜(形容抱头而逃、狼狈至极);捧茗(端茶) 拱手 掬 捧pěng ⒈两手托着~书。 ⒉奉承,替人吹嘘吹~。~场。 ⒊量词。指用手能捧的两~瓜子。 ⒋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朴

  • 汉字id: 1240
  • 单词: 朴
  • 拼音: pu
  • 拼音首字母: P
  • 音调: pǔ
  • 繁体: 朴
  • 部首: 木
  • 关卡: 52
  • 子关卡: 4
  • 解释: 朴刀 po 杨志提了朴刀,拿了藤条,自去赶那担子。--《水浒传》 朴 〈名〉 po (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树木的皮,木皮 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 大木材 朴piáo ⒈姓。 朴pō 朴pò 朴(樸)pǔ ⒈未加工的木材。〈喻〉不加修饰的~素。~实。质~。淳~。 朴pū 1.击,挞。 2.打人的用具。 朴pú 1.姓。三国魏有巴七姓夷王朴胡。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素

  • 汉字id: 1241
  • 单词: 素
  • 拼音: su
  • 拼音首字母: S
  • 音调: sù
  • 繁体: 素
  • 部首: 糸
  • 关卡: 52
  • 子关卡: 5
  • 解释: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素,白致缯也。--《说文》 纯以素。--《礼记·杂记》 素服哭于库门之外。--《礼记·檀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又如素幭(古代盖在车前横木上的白绸);素服缟冠(丧服,素、缟,指白绘) 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 英骨秀气,洒落毫素。--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 又指用 素sù ⒈没有染色的丝绸~丝。〈引〉白的,没有染色的~衣。 ⒉颜色单纯,不鲜艳~净。 ⒊本来的,不加修饰或做作的~质。朴~。 ⒋事物的基本成分元~。色~。毒~。因~。 ⒌植物类的食品~菜。吃~。 ⒍向来,一向~知。平~。~不往来。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