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星球
  • «
  • 1
  • 2
  • ...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
  • 246
  • 247
  • »

枪

  • 汉字id: 1872
  • 单词: 枪
  • 拼音: qiang
  • 拼音首字母: Q
  • 音调: qiānɡ
  • 繁体: 槍
  • 部首: 木
  • 关卡: 78
  • 子关卡: 6
  • 解释: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枪,歫也。--《说文》。按,歫人之械也。 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苍颉篇》 剡木伤盗曰枪。--《通俗文》 挟其枪刈耨刈。--《国语·齐语》。注桩也。”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枪刺应元。--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红缨枪;枪缨(枪上用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武器名。火铳,火枪;发射子弹的火器。同鎗” 开枪者。--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枪声隆然。--清·徐珂《 枪(槍、鎗)qiāng ⒈长矛长~。铁~§缨~。 ⒉发射弹丸的武器手~。冲锋~。 ⒊武装力量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决不容许~指挥党。 枪chēng 1.星名。参见"枪星"﹑"枪棓"。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防

  • 汉字id: 1873
  • 单词: 防
  • 拼音: fang
  • 拼音首字母: F
  • 音调: fánɡ
  • 繁体: 防
  • 部首: 阝
  • 关卡: 79
  • 子关卡: 1
  • 解释: 防〈名〉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要塞;关防 地名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 防 fáng ⒈戒备,预置~备。~务。~止。设~。~汛。~患未然。以~万一。~微杜渐。 ⒉堤坝,挡水的建筑物堤~。 ⒊ 【国防】为着保卫国家的领土、主权而设置的一切防务国~军队。国~工厂。国~重镇。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鬼

  • 汉字id: 1874
  • 单词: 鬼
  • 拼音: gui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uǐ
  • 繁体: 鬼
  • 部首: 鬼
  • 关卡: 79
  • 子关卡: 1
  • 解释: 鬼〈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 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 鬼guǐ ⒈迷信者认为"人死后有灵魂"叫"鬼"没有~也没有神。物死不能为~,人死何故独能为~。 ⒉阴险,奸诈,不光明~主意。~ ~祟祟。心怀~胎(〈喻〉不可告人的事)。 ⒊机灵,多指小孩或对小孩的爱称~聪明。乖小~。这孩子~得很。 ⒋对人的蔑视或憎恨烟~。吝啬~。胆小~。吸血~。~子兵。 ⒌糟糕,恶劣遇上了~事情。这个~天气,太热了。 ⒍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汉

  • 汉字id: 1875
  • 单词: 汉
  • 拼音: han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àn
  • 繁体: 汉
  • 部首: 氵
  • 关卡: 79
  • 子关卡: 1
  • 解释: 菡萏 (形声。从苃,函声。菡萏。本义荷花) 同本义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菡萏 汉(漢)hàn ⒈朝代名 ①汉朝(西汉、东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邦。 ②五代之一,又称"后汉",公元947-95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知远。 ⒉男子,男人李老~。英雄好~。 ⒊银河,也叫银~或天~气冲霄~。 ⒋"汉语"的简称英~字典。 ⒌汉水,上流在陕西省,流到汉口入长江。 ⒍ ⒎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滚

  • 汉字id: 1876
  • 单词: 滚
  • 拼音: gun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ǔn
  • 繁体: 滚
  • 部首: 氵
  • 关卡: 79
  • 子关卡: 1
  • 解释: 滚 (形声。从水,衮声。本义大水奔流貌) 同本义 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又如滚滚(水涌流的样子) 连续不断,急速翻腾的样子 尘滚滚东向驰去◇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滚滚滔滔(不绝的样子);滚滚当潮(滚滚当道。相继不断地掌握政权) 圆的 个个是生青滚壮。--茅盾《春蚕》 滚〈动〉 滚动,滚转 球滚来滚去 譬如甑蒸饭,气从下面滚到上面又滚下,只管在里面滚,便蒸得熟。--《朱子语类》 又如滚落;滚碌(滚动);滚尘(翻 滚(漧)gǔn ⒈水流翻腾翻~。浪涛~ ~。 ⒉旋转着翻动或急速翻腾~动。黄沙~ ~。皮球~来~去。 ⒊液体沸腾水~了(水开了)。油~了。 ⒋责令对方走开~开。~出去。 ⒌极,特别水~烫。腰身~圆。 ⒍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毁

  • 汉字id: 1877
  • 单词: 毁
  • 拼音: hui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uǐ
  • 繁体: 毁
  • 部首: 殳
  • 关卡: 79
  • 子关卡: 2
  • 解释: 毁〈动〉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毁山一毛。--《列子·汤问》 毁于椟中。--《论语·季氏》 毁其外门。 毁其盆。--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毁,缺也。--《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 毁,坏也。--《小尔雅·广言》 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 兑为毁折。--《易·说卦传》 毁泉台。--《春秋·文公十六年》 毁信废忠。--《左传·文公十八年》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形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孙子·谋 毁( ⒈爏、 ⒊譭)huǐ ⒈烧掉焚~。烧~。 ⒉破坏,糟蹋~坏。撕~。勿~公物。~人之国。~齿(儿童换齿)。 ⒊诽谤,说人坏话,跟"誉"相对~谤。诋~∶面誉人者,亦好背而~之(面誉人当面说人好话) ⒋ 毁huì 1.龀。参见"毁齿"﹑"毁龀"。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惯

  • 汉字id: 1878
  • 单词: 惯
  • 拼音: guan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uàn
  • 繁体: 憈
  • 部首: 忄
  • 关卡: 79
  • 子关卡: 2
  • 解释: 惯 (形声。从心,贯声。本义习惯,惯常) 同本义 惯,习也。--《尔雅》 譬如田猎,射御惯,则能获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宋书·宗悫传》 但是她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回忆我的母亲》 又如惯熟(因经常做某事而动作熟练;因经常见面而熟悉习惯);惯历(惯常经过,不止一次经过);惯经(习惯,惯常所经历的);惯有(常有,习惯所具有) 惯 纵容;迁就 别把孩子给惯坏了 又如惯宠(宠爱纵容) 用同贯”。通;穿 惯guàn ⒈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习~。使用~了。这是~例。 ⒉纵容,姑息娇生~养。莫把孩子~坏了。 ⒊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牺

  • 汉字id: 1879
  • 单词: 牺
  • 拼音: xi
  • 拼音首字母: X
  • 音调: xī
  • 繁体: 犧
  • 部首: 牜
  • 关卡: 79
  • 子关卡: 2
  • 解释: 牺 (形声。从牛,羲声。本义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 同本义 牺,宗庙之牲也。--《说文》 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书·微子》。传色纯曰牺。” 共其牺牲。--《周礼·牧人》。注毛羽完具也。” 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牲。--《大戴礼记·曾子大圆》 自惮其牺也。--《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名词,古代供祭祀用的牲畜,指猪、牛、羊等。玉,指玉器。帛,丝织品。)--《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 牺(犧)xī ⒈〈古〉作祭品用的纯毛色的牲畜。 ⒉ ①〈古〉祭祀用的牲畜,色纯的叫牺,体全的叫牲。〈喻〉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英勇~牲。为有~牲多壮志。 ②泛指舍弃~牲休息时间。 牺suō 1.酒樽名。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牲

  • 汉字id: 1880
  • 单词: 牲
  • 拼音: sheng
  • 拼音首字母: S
  • 音调: shēnɡ
  • 繁体: 牲
  • 部首: 牜
  • 关卡: 79
  • 子关卡: 2
  • 解释: 牲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同本义 牲,牛完全也。--《说文》。按,牛完全当为字之训。 全曰牲,伤曰牛。--《谷梁传·哀公元年》 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周礼·庖人》注 用大牲。--《易·萃》。郑注大牲,牛也。” 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牲体(古时祭祀用的牺牲的躯体);牲礼(祭祀时的用牲之礼);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事(古代祭祀中有关准备牺牲的事) 泛指供祭祀、盟誓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 牲shēng ⒈〈古〉指供祭祀和宴享用的牛羊猪,统称"三牲"。 ⒉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凯

  • 汉字id: 1881
  • 单词: 凯
  • 拼音: kai
  • 拼音首字母: K
  • 音调: kǎi
  • 繁体: 刾
  • 部首: 几
  • 关卡: 79
  • 子关卡: 3
  • 解释: 凯 (会意,从豰,从几。几”象架子。字本作豰”,也作愷”。从豆,省声。本义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 同本义 豰,还师振旅乐也。--《说文》。按,经传多以愷为之。亦作刾。 凯以强教之。即以豰胜豰乐为训。--《礼记·表记》 汔可休而凯归。--左思《吴都赋》 则令奏恺乐。--《周礼·大司乐》。注献功之乐。” 恺乐献于社。--《周礼·大司马》。注兵乐曰恺。” 振旅恺以入于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乐也。” 六军张凯声如雷。--刘克庄《破阵曲》 又如凯入(奏着胜利的乐曲归来); 凯(刾)kǎi ⒈军队打胜仗后所奏的乐曲~歌。~旋(得胜归来)荣归。六军张~声如雷。 ⒉〈古〉通"恺"。欢乐~乐。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