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星球
  • «
  • 1
  • 2
  • ...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
  • 246
  • 247
  • »

诉

  • 汉字id: 521
  • 单词: 诉
  • 拼音: su
  • 拼音首字母: S
  • 音调: sù
  • 繁体: 詖
  • 部首: 讠
  • 关卡: 22
  • 子关卡: 5
  • 解释: 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 诉(愬)sù ⒈叙说叙~。~苦。详细~说。 ⒉控告~讼。上~。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狐

  • 汉字id: 522
  • 单词: 狐
  • 拼音: hu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ú
  • 繁体: 狐
  • 部首: 犭
  • 关卡: 22
  • 子关卡: 5
  • 解释: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喻坏人,小人 狐hú ⒈通称"狐狸",属受保护的动物,禁止猎杀。它的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吻尖,尾长,尾毛蓬松。尾部能分泌恶臭,遇敌时从肛门放出,乘机逃跑。毛多为赤褐色。性狡猾, 多疑,昼伏夜出,捕食鼠、鸟、家禽等。毛皮柔软,可做衣、帽等。今已能人工养殖。 ⒉ ⒊ ⒋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狸

  • 汉字id: 523
  • 单词: 狸
  • 拼音: li
  • 拼音首字母: L
  • 音调: lí
  • 繁体: 狸
  • 部首: 犭
  • 关卡: 22
  • 子关卡: 5
  • 解释: 狸〈名〉 (狸为貍的俗字。形声。从豸,长脊的野兽,里声。本义狸子,也叫野猫、山猫) 同本义 捕鼠不知狸狌,此家猫也。--《庄子·秋水》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豳风·七月》 也叫钱猫”、山猫”、豹猫”、狸猫”、野猫”。体大如猫,圆头大尾,全身浅棕色,有许多褐色班点,从头到肩部有四条棕褐色纵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以 鸟、鼠等为食,常盗食家禽。毛皮可制裘 。又如狸狌(野猫);狸制(狸兽毛皮制成的服饰);狸力(神兽名) 黄鼠狼的别名 狸lí ⒈貉的别称。 ⒉ 狸mái 1.埋藏。 2.古代祭名。谓埋牲﹑玉﹑币于地以祭山林川泽。 狸yù 1.腐臭。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猴

  • 汉字id: 524
  • 单词: 猴
  • 拼音: hou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óu
  • 繁体: 猴
  • 部首: 犭
  • 关卡: 22
  • 子关卡: 5
  • 解释: 猴〈名〉 猴子。即弥猴 比喻机灵的人 猴 〈动〉 像猴子似地蹲坐 像猴子一样攀援纠缠 宝玉听话,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红楼梦》 猴 〈形〉 猴年马月 哼!猴年马月都听 猴hóu哺乳动物,要保护,禁止猎杀。全身有毛,灰色或褐色,颜面和耳朵无毛,有尾巴,多数有臀疣,口内两颊有储存食物的颊囊。群栖树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 。种类很多,如猕~。金丝~等珍稀动物。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颗

  • 汉字id: 525
  • 单词: 颗
  • 拼音: ke
  • 拼音首字母: K
  • 音调: kē
  • 繁体: 顆
  • 部首: 页
  • 关卡: 22
  • 子关卡: 6
  • 解释: 颗 (形声。从页,果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小头) 引申指颗粒状物 颗,小头也。--《说文》 翠叶轻拢豆颗匀。--元好问《未开海棠》 又如颗盐(俗称粒盐”。一种粗盐);颗子(方言。指小米) 颗 多用于圆形或粒状物 北土通呼物一剆改为一颗。--《颜氏家训》。按,如米粒珠子皆是。 如三颗黄豆;两颗绿豆 颗kē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物一~红心。三~珠子。五~星。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斤

  • 汉字id: 526
  • 单词: 斤
  • 拼音: jin
  • 拼音首字母: J
  • 音调: jīn
  • 繁体: 斤
  • 部首: 斤
  • 关卡: 22
  • 子关卡: 6
  • 解释: 斤〈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同本义 今,斫木斧也。--《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于是乎丌鈟锯制焉。以鈟为之。--《庄子·在宥》 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庄子·逍遥游》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斤斧(斧头);斤墨(斧头与墨斗);斤凿(斧头与凿子)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恶金以铸锄、夷、斤…--《国语》 斤〈动 斤(觔)jīn ⒈重量单位市制一~为十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两斤等于一公斤。"觔"另见筋(觔)。 ⒉〈古〉斧子一类的工具。 ⒊ ⒋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折

  • 汉字id: 527
  • 单词: 折
  • 拼音: zhe
  • 拼音首字母: Z
  • 音调: shé
  • 繁体: 摺
  • 部首: 扌
  • 关卡: 22
  • 子关卡: 6
  • 解释: 折〈动〉 she 断而犹连 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别太使劲,不然绳子就要折了 生意亏损 折 zhe 倒过来倒过去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红楼梦》 又如开水太烫,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 折 zhe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 折shé ⒈断树枝~了。木棍~了。 ⒉亏损,损耗~本。~耗。 折zhē翻转,倒腾~腾。~跟头。滚开的水,要用两个盅~一~,才能喝。 折zhé ⒈断,弄断~断。~足。骨~。禁止攀~花木。 ⒉弯曲~腰。曲~。 ⒊死夭~。 ⒋受挫,损失挫~。损兵~将。 ⒌回转,转变方向~回。转~。 ⒍叠~叠。~尺。~衣服。 ⒎用纸叠起来的小本子小~子。存~儿。 ⒏杂剧的一个段落为一~,大致相当于现代戏曲的一场四~戏。~子戏。 ⒐信服,心服~服。心~。 ⒑抵作,对换,用此代彼~帐。~换。~变。 ⒒按成数减少~旧。~扣。 ⒓汉字笔形,如乙(乛s乚)等笔形。 ⒔ ⒕ 折tí 1.见"折折"。 折lā 1.拉折。 折zhě 1.折叠的痕纹;皱纹。 折xié 1.人名。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挑

  • 汉字id: 528
  • 单词: 挑
  • 拼音: tiao
  • 拼音首字母: T
  • 音调: tiāo
  • 繁体: 挑
  • 部首: 扌
  • 关卡: 22
  • 子关卡: 6
  • 解释: 挑〈动〉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引申为承担;担当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通佻”。窃取 却至 挑tiāo ⒈用肩担着~粮。 ⒉选择~选。~拣。~毛病。~重活干。 ⒊担子货~。空~子。 ⒋选,拣~选。~拣。~肥拣瘦。~雪填井。~错拿过。 挑tiǎo ⒈拨,拨动,惹起,引诱~拨。~动。~衅。~唆。~逗。 ⒉用条状物或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开柴火。把刺~出来。 ⒊用竿子将东西举起或支起~窗帘。彩旗~起来。 ⒋用针穿引~花。 ⒌汉字的一种笔形,由左下斜着向右上(悖。 ⒍[挑战] ①刺激或激怒对方出来应战。 ②向对方提出竞赛。 挑tāo 1.见"挑达"。 2.舀取并注入。 3.掏。谓拔兵刃以习击刺。 4.引申为舞动兵器。 挑diào 1.摇动。 2.回,转。参见"挑转"。 挑tiáo 1.见"挠挑"。 2.见"挑皮"。 挑tiào 1.见"挑槽"。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根

  • 汉字id: 529
  • 单词: 根
  • 拼音: gen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ēn
  • 繁体: 根
  • 部首: 木
  • 关卡: 23
  • 子关卡: 1
  • 解释: 根 (形声。从木,艮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根莇(根。莇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事物的本源, 根gēn ⒈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有固养植物体和支持其地上的部分,吸收土壤里的水和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贮藏养料等之作用小草~。大树~。直~(如甜菜、向日癸的根) 。须~(如稻、麦的根)。块~(如萝卜、土豆的可吃部分)。〈引〉 ①基部,基础~柢。~基。~本。~蒂。牙~儿。舌~儿。 ②事物或事情的本源~源。穷~。祸~。寻~究底。 ③彻底~治。~除。~绝。 ④凭证,依据~据。存~。 ⑤〈喻〉后代儿孙他是李家的独~。 ⒉量词。指长条状物两~火柴。三~塑料绳。 ⒊数学名词 ①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② ⒋化学上称带电的基硫酸~。碳酸氢~。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独

  • 汉字id: 530
  • 单词: 独
  • 拼音: du
  • 拼音首字母: D
  • 音调: dú
  • 繁体: 獨
  • 部首: 犭
  • 关卡: 23
  • 子关卡: 1
  • 解释: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