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
- 汉字id: 1362
- 单词: 劝
- 拼音: quan
- 拼音首字母: Q
- 音调: quàn
- 繁体: 勸
- 部首: 力
- 关卡: 57
- 子关卡: 5
- 解释: 劝
(形声。从力,雚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
劝(勸)quàn
⒈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告。~阻。
⒉勉励,奖励~勉。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悔
- 汉字id: 1363
- 单词: 悔
- 拼音: hui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uǐ
- 繁体: 悔
- 部首: 忄
- 关卡: 57
- 子关卡: 5
- 解释: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悔,恨也。--《说文》
宜无悔怒。--《诗·大雅·云汉》
此讲之悔也。--《战国策·秦策》
悔不杀汤于夏台。--《淮南子·泛论》
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史记·屈原列传》
天其以礼悔祸于许。--《左传·隐公十一年》
可悔故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悔其随之。--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己为有悔。
可以无悔矣。
又如悔亲(因反悔而废弃婚约);悔谢(悔过请罪);悔心革命(痛改前非);悔悟心行(反省
悔huǐ
⒈做错事后埋怨、懊恼或怨恨后~。懊~。~之无及。
⒉认识到以前的错误~改。~过自新。翻然~悟。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盘
- 汉字id: 1364
- 单词: 盘
- 拼音: pan
- 拼音首字母: P
- 音调: pán
- 繁体: 眕
- 部首: 皿
- 关卡: 57
- 子关卡: 5
- 解释: 盘
(形声。从皿,般声。皿,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盘子,浅而敞口的盛物器)
同本义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又如盘羞(盘盛的食品);冷盘(盛在盘子里的凉菜);茶盘(放茶壶茶杯的盘子);盘儿(脸盘儿);盘器(盘类器皿);盘担(内装盘馔的礼盒担子)
古代的一种盥洗用具
沐用瓦盘。--《礼记·丧大记》
又如盘協(古代盥洗器皿盘与協的并称。盘以承水,協以注水)
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东西
盘(眕)pán
⒈扁而浅的盛器钢~。瓷~儿。菜~子⊥~托出(〈喻〉无保留的全部拿出或说出)。
⒉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脸~儿。算~。轮~。磨~。棋~。
⒊回绕,弯曲~旋。~香。~膝。~山道。
⒋垒,砌~灶。~炕。
⒌仔细核对,查究~货。~查。~根究底。~算(仔细计算或筹划)。
⒍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收~。平~儿。
⒎量词下完了两~棋。买回了三~录像带。
⒏
⒐
⒑
盘xuán 1.漩涡。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缠
- 汉字id: 1365
- 单词: 缠
- 拼音: chan
- 拼音首字母: C
- 音调: chán
- 繁体: 纏
- 部首: 纟
- 关卡: 57
- 子关卡: 6
- 解释: 缠
(形声。从糸,廛)声。本义围绕,缠绕)
同本义
缠,绕也。--《说文》
臣有所与供儋缠采薪者九方鄄。--《淮南子·道应》
动胃缠缘。--《史记·扁仓传》。正义谓脉缰绕胃也。”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支蒿。--刘禹锡《葡萄歌》
又如缠裹(缠绕裹束;衣著,装束)
纠缠;搅扰
应付;对付
缠 chán
①缠绕~脚。
②纠缠;搅扰你不要再来~我了,我正忙着呢!
③应付。
【缠绵】、纠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病榻、情意~。
②委婉动人曲调~。
【缠绕茎】〈生〉缠绕于别的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的茎。有左旋、右旋和中性(可左可右)之分。如牵牛、何首乌的茎。
【缠头】古代歌舞的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叫'缠头'。又指赠送给歌舞者的锦帛或财物。
缠(纏)chán
⒈盘绕,扎束~绕。~绷带。
⒉搅扰,牵绊纠~。有事~着。
⒊〈方〉应付跟这种人难~。
⒋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硬
- 汉字id: 1366
- 单词: 硬
- 拼音: ying
- 拼音首字母: Y
- 音调: yìnɡ
- 繁体: 硬
- 部首: 石
- 关卡: 57
- 子关卡: 6
- 解释: 硬
(形声。从石,更声。本义坚硬)
同本义
山原川泽,土有硬软。--《通典》
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可促使细小动脉硬化。--唐时华等《高血压病》
又如硬米糁(未煮熟的米饭);硬牌(旧制在府官到达前,必派前站带木牌先行通知地方官绅人等迎接);硬帮(坚硬);硬撑撑(坚硬结实);硬胎(硬质的衬里);硬倔倔(形容物体坚硬)
;硬拐拐(形容坚硬而有棱角);硬触触(形容坚硬扎手);硬戗(形容坚硬有力)
结实
十日一放,令其陆梁舒展,令马硬实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又如硬挣(硬朗;刚强);硬棒棒(结实)
硬yìng
⒈坚,坚固,跟"软"相对。~币。~木塞。
⒉刚强有力~语盘空(强劲有力的语言在空中盘旋。 形容文章气势磅礴,矫健有力)。〈引〉
①坚强强~。他是条~汉子。~骨头(也〈喻〉难处理、难解决的问题)。
②蛮强~逼。~抢财物。
⒊固执~不认错。
⒋勉强,不实际~撑。生搬~套。
⒌能力强他是个~手。
⒍质量好货~好卖。
⒎壮实,健壮~实。~朗。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弓
- 汉字id: 1367
- 单词: 弓
- 拼音: gong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ōnɡ
- 繁体: 弓
- 部首: 弓
- 关卡: 57
- 子关卡: 6
- 解释: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
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弓,兵也,所以发矢。--《说文》
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正字通》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韩非子·扬权》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贾谊《过秦论》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杜甫《兵车
弓gōng
⒈弯曲~腰。~背。
⒉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强~硬弩。手握弹~。
⒊像弓的用具或部件琴~子。弹花~。
⒋旧时丈量地亩的用具与计量单位。一~约为五市尺,二百四十平方~为一亩。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魏
- 汉字id: 1368
- 单词: 魏
- 拼音: wei
- 拼音首字母: W
- 音调: wèi
- 繁体: 魏
- 部首: 鬼
- 关卡: 57
- 子关卡: 6
- 解释: 魏
阙宫门的台观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礼·太宰》
魏阙之高。--《淮南子·本经》
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班固《典引》
又如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魏观(即魏阙、魏象)
古国名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韩魏闻之。--《战国策·齐策》
不敢加兵
魏wèi
⒈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在今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西部一带。
⒉朝代名
①三国(~、蜀、吴)之一,公元220-265年。第一代君主是曹丕。辖区在今黄河流域各省及淮河流域一带。
②北朝之一,北魏,公元386-534年。第一代君主是拓跋珪。另外有东魏(534-550年);西魏(535-557年)。
魏wéi 1.独立貌。
魏wēi 1.高大貌。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射
- 汉字id: 1369
- 单词: 射
- 拼音: she
- 拼音首字母: S
- 音调: shè
- 繁体: 射
- 部首: 寸
- 关卡: 58
- 子关卡: 1
- 解释: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说文》
三曰五射。--《周礼·保氏》
射者,男子之事也。--《礼记·射义》
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
射声校尉。--《后汉书·光武纪》
常能为汉伏弩射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射鹄(射箭的靶子);射日(古代神话。传说尧时有十二日并出,庄稼尽被晒
射shè
⒈拉弓放箭~箭。~人先~马。
⒉用推力或弹力发出子弹等~击。发~。高~炮。
⒊液体受到压力迅速喷出喷~。注~。
⒋放出光、热、电波等照~。辐~。放~。
⒌有所指暗~‖沙~影。
射yè 1.见"射干"。"射2姑山"。
射yì 1.厌弃。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箭
- 汉字id: 1370
- 单词: 箭
- 拼音: jian
- 拼音首字母: J
- 音调: jiàn
- 繁体: 箭
- 部首: 竹
- 关卡: 58
- 子关卡: 1
- 解释: 箭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同本义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棍子);箭笄(竹制的簪子)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杜甫《兵车行》
箭jiàn〈古〉搭在弓上发射的兵器,现已作为体育运动用品射~比赛。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猎
- 汉字id: 1371
- 单词: 猎
- 拼音: lie
- 拼音首字母: L
- 音调: liè
- 繁体: 玞
- 部首: 犭
- 关卡: 58
- 子关卡: 1
- 解释: 猎
(形声。从犬,巤声。本义打猎,捕捉禽兽)
同本义
猎,放猎逐禽也。--《说文》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执弓挟矢以猎。--《礼记·月令》
楚蒵艾猎,字叔敖。--《左传·宣公十一年》
吏所猎也。--《太玄·毅》。注捕也。”
将军猎渭城。--唐·王维《观猎》
单于出猎。--《汉书·李广苏建传》
教我猎虫所。--《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猎火(打猎时焚山以驱兽的火);猎围(猎捕禽兽的围子);猎士(打猎的壮士);猎夫(猎手、猎民、猎者、猎客、猎师、猎徒。猎人);猎食(捕捉或寻找食物;
猎(玞)liè
⒈捕捉禽兽打~。~获。~鸡。
⒉打猎的~人。~枪。
猎xī 1.见"猎猎"。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