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星球
  • «
  • 1
  • 2
  • ...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
  • 246
  • 247
  • »

恨

  • 汉字id: 2112
  • 单词: 恨
  • 拼音: hen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èn
  • 繁体: 恨
  • 部首: 忄
  • 关卡: 88
  • 子关卡: 6
  • 解释: 恨〈动〉 (形声。从心,艮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遗憾;后悔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 恨hèn ⒈遗憾,不满意~事。遗~。悔~。懊~。 ⒉怨,仇视怨~。仇~。民族~。~之入骨。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眺

  • 汉字id: 2113
  • 单词: 眺
  • 拼音: tiao
  • 拼音首字母: T
  • 音调: tiào
  • 繁体: 眺
  • 部首: 目
  • 关卡: 89
  • 子关卡: 1
  • 解释: 杋〈动〉 (形声。从月,兆声。本义古称夏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同本义 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杋。--《说文》 三月晦杋鲁卫分。--《汉书·五行志》 日杋月蚀,昼冥宵光。--《汉书·张敞传》。 又如杋杊(旧历月初月见于东方和月末月见于西方) 杋 〈形〉 快速;行疾 杋,疾也。--《广雅·释诂》 又如杋侧(日月疾缓合度。比喻行为规范) 眺tiào ⒈远看~望。 ⒉斜视。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丸

  • 汉字id: 2114
  • 单词: 丸
  • 拼音: wan
  • 拼音首字母: W
  • 音调: wán
  • 繁体: 丸
  • 部首: 丿
  • 关卡: 89
  • 子关卡: 1
  • 解释: 丸 (形声。反体指事。小篆是仄的反写。本义小而圆的物体) 同本义 丸,圜也。--《说文》 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庄子·达生》 市南宜僚弄丸。--《庄子·徐无鬼》 首衔铜丸。--《后汉书·张衡传》 机发吐丸。 又如鱼丸;肉丸;丸熊(形容母善教子。唐朝柳仲郢幼年好学,其母曾和熊胆丸,让其夜嚼以助勤促学);丸丹(圆粒状丹药);丸散(中药的丸剂、粉剂之属);丸熊(用熊胆和制的药丸 );丸散膏丹(中药各种型剂的总称) 特指弹丸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唐·李白《少年子》 小球 丸wán ⒈小而圆的东西泥~。弹~儿。鱼~。肉~子。 ⒉粒,丸药一次服五~。膏丹~散。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崖

  • 汉字id: 2115
  • 单词: 崖
  • 拼音: ya
  • 拼音首字母: Y
  • 音调: yá
  • 繁体: 崕
  • 部首: 山
  • 关卡: 89
  • 子关卡: 1
  • 解释: 崖 (形声。从山,厓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崖,高边也。--《说文》 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说文句读》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望厓洒而高岸。--《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 伯有廷劳于黄崖。--《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庄子·山水》 穹崖巨谷。--宋·沈括《梦溪笔谈》 蹑履登崖。--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崖 崖yá山边或高地陡立的壁面山~。悬~。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岷

  • 汉字id: 2116
  • 单词: 岷
  • 拼音: min
  • 拼音首字母: M
  • 音调: mín
  • 繁体: 岷
  • 部首: 山
  • 关卡: 89
  • 子关卡: 1
  • 解释: 岷 地名用字。如岷峨(岷山和峨嵋山的并称) 岷江 最大支流。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 1/5 岷山 岷 mín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典

  • 汉字id: 2117
  • 单词: 典
  • 拼音: dian
  • 拼音首字母: D
  • 音调: diǎn
  • 繁体: 典
  • 部首: 八
  • 关卡: 89
  • 子关卡: 2
  • 解释: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 典 diǎn ①标准;法则~范、~型。 ②典范性的书籍~籍、词~。 ③郑重的仪式~礼。 ④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故、用~。 ⑤抵押(旧时一方将土地或房屋押给另一方,换取一定款项,不计利息,议定还款期限,到时赎回)。 ⑥姓。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榜样的人物或事件。 【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 【典礼】隆重举行的仪式。 【典型】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②具有代表性的他的看法很~,值得重视。 ③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手法表现人的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它既表现了人的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典型化】指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方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把日常现象集中起来,进行深入的开掘和精细的提炼 ,创造出既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又能反映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本质的艺术形象。 【典型环境】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决定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它能概括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趋势。 【典型性】指作家、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所达到的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程度。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越鲜明、生动,而所揭示的社会本质越深刻,即个性与共性越统一,典型性 就越高。也指一般讲话、论著对事物所作的既有高度概括力、又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评述。 【典雅】文章内容有根基,文词优美不粗俗。 【典章】法令制度。 典tiǎn 1.见"颀典"。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副

  • 汉字id: 2118
  • 单词: 副
  • 拼音: fu
  • 拼音首字母: F
  • 音调: fù
  • 繁体: 副
  • 部首: 刂
  • 关卡: 89
  • 子关卡: 2
  • 解释: 副〈动〉 (形声。从刀,畐声。本义用刀剖开。《说文》判也。”《诗·大雅》不坼不副。”) 相称,符合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遗黄琼书》 又如名副其实;副顺(顺应,随顺) 交付,付与 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唐·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寓言》 副〈形〉 非正的(区别于正”或主”)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副研(副研究员。仅次于研究员的高级研究人员);副将(副总兵);副榜(明代乡试、会试中 副 fù ⒈第二位的,辅助的,跟"正"相对~总统。~主任。~军长。~职太多。一正一~最好。 ⒉次要的,附带的,跟"主"相对搞~业。~食品。~作用(也指药物的毒性作用)。 ⒊相称,符合名~其实。 ⒋量词 ①成组的,成套的两~对联。全~武装。 ②面部表情一~笑容。两~面孔。 ⒌ 【副本】 ①书籍、文章原稿以外的缮写本。 ②重要文件正式的、标准的一份以外的若干份。 ⒍ 【副词】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范围、程度、时间等的词。如"都说"的"都","最好"的"最","立刻投入"的"立刻"等就是副词。 副pì 1.割裂,剖分。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委

  • 汉字id: 2119
  • 单词: 委
  • 拼音: wei
  • 拼音首字母: W
  • 音调: wěi
  • 繁体: 委
  • 部首: 女
  • 关卡: 89
  • 子关卡: 2
  • 解释: 委 曲,委曲 委两馆于咸唐。--《楚辞·九叹·远游》 委貌,冠形有委曲之貌,上大下小也。--《释名·释首饰》 委委佗佗。--《诗·鄘风·君子偕老》 委 (会意。从女,从禾。女”表顺随,禾”表委曲。本义曲折) 同本义 委,委随也。--《说文》。按,委随犹委蛇。 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史记·天官书》 又如委折(曲折);委注(曲折流往);委宛(委曲婉转);委纡(曲折);委延(曲折蜿蜒);委坠(曲折,遥远) 牛不知其死也,如土 委wěi ⒈任,派,托付~任。~派。~托。 ⒉抛弃,丢弃~弃。~法。~之于地。 ⒊推卸推~。~罪于人。 ⒋曲折,弯转~婉拒绝。 ⒌末尾原~。 ⒍确实,实在~实。 ⒎"委员会"、"委员"的省称党~。政~。 ⒏ ①受冤屈或心中苦闷倾诉心中的~屈。 ②使别人受冤屈先~屈你一下。 ⒐ ①勉强,迁就~曲求全。 ②曲折~曲婉转。 ③底细,原委查清~曲。 ⒑ 委wēi ①敷衍,应付虚与~蛇。 ②同"逶迤"(也写作 "逶蛇")见逶。 委wèi 1.储积,聚积。 2.委输。 3.喂食。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协

  • 汉字id: 2120
  • 单词: 协
  • 拼音: xie
  • 拼音首字母: X
  • 音调: xié
  • 繁体: 協
  • 部首: 十
  • 关卡: 89
  • 子关卡: 2
  • 解释: 协 (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办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同本义 協,众之同和也。--《说文》 协和万邦。--《书·尧典》。传合也。” 协用五纪。--《书·洪范》。传和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与彼协心。 协规同力。 声律相协而八音生。--《太玄·数》 又如协允(合理公平);协气(和气);协恭(友好而同心协力);协睦;协畅;协调;协泰(协和安泰) 合;共同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注同也。” 尔无共怒 协(協)xié ⒈和恰,共同合作~调。~议。~作。 ⒉从旁相助~助。~理。~办。 ⒊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宾

  • 汉字id: 2121
  • 单词: 宾
  • 拼音: bin
  • 拼音首字母: B
  • 音调: bīn
  • 繁体: 賓
  • 部首: 宀
  • 关卡: 89
  • 子关卡: 3
  • 解释: 宾 (形声。从贝,冥(榠溂?? )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 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賓,所敬也。--《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 宾者,接人以义者也。--《礼记·乡饮酒义》 谋宾介。--《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 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 宾 bīn ①服从;归顺西~秦国。(《盐铁论·相刺》) ②客人贵~。 ③姓。 【宾白】道白。古典戏曲用语。 【宾词】一个命题的三个部分之一,表示思考对象的属性。如'竹子是植物'中的'植物'。又叫谓项。 【宾服】服从;佩服。 【宾格】屈折语中一种格的形式,表示该词是及物动词的宾语。如英语的him、me等。 【宾客图】见【礼宾图】。 【宾语补足语】补充说明宾语的成分。如'we call him james'中的'james'。 【宾至如归】客人到这里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样亲切。形容旅馆、饭店等招待客人很周到、热情。 宾bìn 1.摈弃;排除;拒却。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